在日本陆军的历史上,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无疑是一场极为惨烈且耻辱的失利。战役前,日本方面本怀着必胜信心踊跃报名,意图建功立业,最终却未能如愿。参战的3.6万日军中,约1万人阵亡,九千人因饥饿而死,另有六千人病亡。幸存者中相当部分精神濒临崩溃,甚至一名中将也未能幸免。

这场名为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战役,实际发生地是所罗门群岛东南端、面积约5300平方公里的该岛,它不仅与澳大利亚接壤,更是战时南太平洋的要冲。自中途岛战败后,日本虽然丧失主动,仍执意在南太平洋沿线推进。按照规划,他们准备先在瓜岛修建机场以保障空中优势,继而进攻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,最终向南推进,寻求扭转太平洋战局。

为完成这一战略,日本陆军组建了第十七军,由百武晴吉中将率领,下辖多个支队,司令部设于拉包尔。海军亦在该地组建第八舰队,三川军一中将担任指挥,舰队拥有多艘巡洋、驱逐舰。

1942年6月中旬,日本海军约2200人登陆瓜岛,开始在岛上修筑机场,为了加快进度,后续又增派700人。至8月初,岛上的机场和配套设施相继竣工,驻岛日军工程兵与警备部队共约3000人。北部邻近小岛图拉吉,则有约七百日军驻守。

彼时,美军按罗斯福“先欧后亚”方针,原无意在所罗门群岛投入主力。但由于英国拖延开辟欧洲第二战场,美国决定转而进攻太平洋南线。1942年7月,美军制定“瞭望塔”作战计划,初衷在于驱逐日军。美方起初对瓜岛并无深入了解,甚至未将日本正在修建机场纳入考量。直到侦察飞机拍摄到机场,作战方案才临时调整为以瓜岛与图拉吉为目标。

陆战队指挥官范德格里夫特少将,手头只有一份十九世纪的简陋海图,对岛上详情一无所知。荒谬的是,最初他甚至没听过“瓜达尔卡纳尔岛”之名。缺乏情报本不利于发起进攻,但幸运的是,日方内部沟通混乱,大大削弱了自身防御。

日本陆海军历来协作不畅,彼此几无情报交流。岛上机场的修建,陆军并不知情,而海军亦未合理增派警备力量。因此,美军发起攻击时,瓜岛上仅有两百余可战之兵。8月7日,美军一万九千人开始登陆瓜岛及图拉吉。日军守军几乎全线撤离,美方轻松占领了机场以及大量粮食、设备与战利品。

图拉吉的守军则依托永久性山崖工事坚守,美军在攻占过程中付出了不小代价,但最终仍然获胜。日军迅速向拉包尔海军司令部报告。考虑到瓜岛失守后美军可直接威胁拉包尔,海军立即组织舰队前往支援。三川军一指挥舰队夜间突袭萨沃岛,美海军毫无准备,几乎被全歼四艘巡洋舰,日军损失极小。

范德格里夫特以机场为核心,迅速构筑防御体系。美军极度短缺人力,物资仍堆积在滩头,倘若此时遭日方空袭,后果不堪设想。但出人意料的是,日军飞行员未曾进攻堆积如山的美军物资,错失良机。陆军也因为情报滞后、沟通失措,而行动迟缓。

日军陆军对岛上美军兵力判断失误,指挥官百武晴吉估算敌军不足三千,一木清直支队仅派出九百余人便贸然进攻。8月21日清晨,这支队伍象征性地发起了“万岁冲锋”,面对装备精良、人数远胜己方的美军,被瞬间歼灭。阵地清理后,日军几无生还者,一木清直亲自切腹自尽。

随后,接连调集的那须支队、川口支队等也因补给难以运达,兵力未能全部登陆,装备匮乏,仅有极少火炮和口粮。尽管军中多次提醒不能低估敌人,百武晴吉与川口清健依然冒进,在仅有单薄兵力下发动正面攻势。日军连续发动数次夜袭,均被美军以优势火力击退,伤亡惨重。

10月,日本大本营决定倾全力于瓜岛,暂停新几内亚攻势。陆续又有上万日军登陆,连百武晴吉本人也亲自赶赴前线。美军增援也不断抵达,双方兵力差距始终存在。即便日方动用了战列舰进行夜间炮击,机场设施损毁亦被美军迅速修复。连续攻势未能奏效,反而造成日军进一步伤亡,关键军官相继阵亡,部队士气低落。

在美军亨德森机场防线下,日军的地面攻势屡屡受挫,无奈之下日本只能筹划大规模海上决战。美军凭借坚实补给、丰富人力资源与工业能力,逐渐掌握制海权。多次海战中,虽然美方几有损失,但日军船只、兵员、物资毁灭性损耗,尤其是飞行员等精锐难以再生补充。

进入12月,陆军在孤岛断粮的情况下,士兵被迫采食一切能找到的野生动植物。当动物类资源被耗尽,乃至同伴尸体也开始充作食物。繁重饥饿与热带疾病蔓延,死亡人数激增。百武晴吉被迫下达严厉命令,禁止食用本方尸体,但实际难以执行。在命令后,尸体处理问题依旧存在,大量官兵因饥饿与疾病离世,部队已基本丧失战斗力。

1943年初,经过长时间的僵持与惨重损耗,日本高层终于批准撤退。许多士兵因体力衰竭甚至无法自行登船,部分重症伤员不得不就地自尽。历时近半年,瓜岛战役中美军投入兵力约六万,伤亡一万五千余人,其中大部分源于疾病。日方则投入3.6万,撤退时仅余万人,饥饿及疾病致死人数高达1.5万,日海军也有大量损失,将官如百武晴吉精神崩溃。

这场战役,彻底改变了太平洋战争的格局,也成为日本陆军史上不可磨灭的创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