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0日,曾被称为“创业板第一高价股”的康华生物,突然宣布以18.51亿元的价格将控制权拱手让给上海国资基金。

这家靠狂犬疫苗年赚8亿的明星企业,如今市值蒸发超80%,一季度净利润暴跌86%,核心产品批签发量腰斩。

而收购方上海万可欣生物,背后站着上海医药集团和总规模500亿元的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,这是上海国资在医药领域“强链补链”的第一枪。

就在康华生物易主后第五天,上海医药、恒瑞医药等6家巨头深夜密集发布公告。 7月25日,上海医药宣布拟以1.43亿元收购上实集团财务公司10%股权,将持股比例提升至40%。

这一动作看似低调,实则意图强化资金管控权。 此前,上海医药因下属公司垄断销售被罚没1.66亿元,内部合规压力凸显。

同一天,西部黄金的公告让市场瞠目:拟以16.55亿元收购新疆美盛矿业100%股权,溢价率高达1421.66%。

标的公司核心资产是金铜多金属矿,但2025年上半年零营收,投产计划拖到下半年。 高溢价收购未盈利资产,被业内视为一场资源豪赌。

恒瑞医药则把目光投向“自己人”。 公告显示,公司拟以4001.44万元现金收购控股子公司成都盛迪医药1.46%的股权,将持股比例提升至97.37%。

股权集中化的背后,是恒瑞加速整合资源的野心。2024年,恒瑞创新药收入达138.92亿元,首次超过总营收的一半,国际化布局成为关键引擎。

其将GLP-1类创新药海外权益授予贝恩资本支持的Hercules公司,一次性换来超60亿美元潜在收益,还拿下对方19.9%股权。

高端制造领域同样暗流涌动。 东山精密宣布,全资子公司香港超毅将投资不超过10亿美元建设高端印制电路板项目,剑指AI服务器、高速运算等场景。 这一投资规模在业内罕见,直指英伟达GPU供应链需求缺口。

国资的整合逻辑远不止“买买买”。 7月9日,太极集团以1元价格受让子公司运城数智中药的股权,同时注销海南进出口公司。

通过“1元剥离+注销”,清理非核心资产,聚焦中药主业。 类似操作已成国资改革标配:上海设立百亿并购基金推动产业链重组,华润联手复星在成都落地10亿元创新基金,国药集团则以45亿元吞并派林生物,巩固血制品龙头地位。

业绩分化也在公告中显现。中国中免上半年净利润26亿元,同比下滑20.81%,但海南离岛免税市占率逆势提升1个百分点,存货周转率加快10%;福能股份则净利润13.37亿元,同比增长12.48%,清洁能源转型成效初显。

监管风险如影随形。 三丰智能董事陈巍被监察立案,ST万方和瑞贝卡因信披违规遭证监会调查。 政策与合规,仍是悬在企业头上的双刃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