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3040点到3740点:22.7%涨幅的秘密——深挖“两融破2万亿”杠杆牛

2025年8月,A股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:沪指从3040点飙升至3740点,涨幅达22.7%,而推动这一轮行情的核心动力之一,正是两融余额时隔十年重返2万亿元大关。与2015年杠杆牛不同,本轮行情呈现出更稳健的结构性特征,其背后的逻辑值得深挖。

1. 杠杆牛2.0:从“野蛮生长”到“理性驱动”

2015年的杠杆牛由高杠杆资金主导,两融交易占比一度超15%,市场波动剧烈。而2025年的“两融破2万亿”则呈现三大新特征:

杠杆更理性:当前两融交易占比仅8.5%,维持担保比例稳定在270%以上,远低于2015年的风险水平。

资金结构优化:居民储蓄“搬家”(7月住户存款减少1.11万亿,非银存款增2.14万亿)和外资流入(7月净买入27亿美元)成为主力,而非单纯的杠杆资金。

机构主导:机构新增开户数创2021年以来新高,公募基金业绩跑赢大盘,“机构牛”特征显著。

2. 政策与基本面共振:杠杆牛的底层逻辑

此轮上涨并非无源之水:

政策护航:中央“活跃资本市场”定调下,货币政策宽松、险资入市等政策形成合力,提振市场信心。

经济复苏信号:融资资金集中流向医药、电子、新能源等产业升级领域,反映市场对经济转型的长期看好。

流动性宽松:券商两融利息收入同比增长27.25%,低利率环境推动资金从存款转向权益市场。

3. 风险与机遇并存:杠杆牛的双刃剑

尽管市场更趋成熟,但杠杆效应仍存隐忧:

波动放大:融资盘占比提升可能加剧短期调整,如8月15日两融交易额占成交额10.55%,需警惕平仓连锁反应。

分化加剧:机构主导下,绩优龙头更受青睐,而缺乏基本面支撑的小盘股可能被边缘化。

结语:一场更持久的“慢牛”?

本轮杠杆牛的本质是**“政策引导+基本面改善+资金结构升级”**的三重驱动。与2015年的昙花一现相比,当前市场更注重风险控制与长期价值。若后续经济数据持续验证复苏趋势,A股或迎来一段更稳健的“机构化慢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