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玉液琼浆的争夺与玉虚宫的阴谋

敖丙在重塑肉身之际,因奋力抵挡外来攻击而致使新凝聚的躯体受损,无奈之下只得与哪吒暂时共享一具肉身。然而,若未能在七日之内重铸他的肉体,其魂魄亦将烟消云散。听闻此讯的哪吒顿时怒火中烧,极力逼迫太乙真人设法挽救敖丙。鉴于七色宝莲的灵力已然耗尽并枯萎凋零,唯有借助玉液琼浆加以浇灌,方能使其重焕生机并孕育新的莲藕躯体。

在此情形下,众人开始商议解决方案,探讨获取玉液琼浆的途径。天性纯良的太乙真人提议直接向天尊求助,或许能成功求得玉液琼浆。但此提议当即遭到申公豹的否决,缘由是如此行事将使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暴露于天尊眼前,无异于主动向玉虚宫告发龙族与申公豹自身,更将把柄拱手相让。玉虚宫早已对龙族心存戒备,正需借此为由出兵征讨。

事实上,作为曾为无量仙翁执行诸多隐秘任务的申公豹,内心还暗藏另一重顾虑:此举将使龙族主动陷入玉虚宫的圈套。无量仙翁召集十二金仙议事期间,其代言人弟子鹿童便在会上提出龙族乃是心腹大患,应当予以铲除。这番言论实则是替师父试探其他金仙的立场,然而其他金仙仍顾念颜面,以龙族镇压妖族有功、师出无名为由予以回绝。

因此,会议结束后,当哪吒前往三关降妖之际,无量仙翁却暗中派遣一条木龙潜入陈塘关,企图栽赃陷害龙族,为玉虚宫出兵镇压龙族制造借口。

二、智取而非强攻的策略

东海龙王为救爱子心切,提议直接攻打玉虚宫抢夺玉液琼浆。此举恰恰中了玉虚宫的圈套,他们正苦于找不到收拾龙族的理由,对方主动送上门来反倒求之不得。故而,对玉虚宫内部情况最为了解的申公豹再次否决了这一方案。尽管龙族实力强劲,但与阐教众多弟子相比仍稍逊一筹,并不占据优势。如此贸然进攻无异于自投罗网,将使龙族陷入万劫不复之地。

最终,申公豹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:让哪吒参加阐教弟子的升仙考核,只要通过三关考验,便能得道成仙,并有资格在玉虚宫宝库中挑选一件宝物作为奖励。而得道成仙的标志并非无量仙翁所念的升仙咒——后来证实那不过是控制他人的咒语。当无量仙翁的真实面目被揭穿后,除太乙真人外,其他阐教成员(包括捉妖队)无一临阵倒戈。令人怀疑其中另有隐情:他们或许服食了被动过手脚的仙丹,或是被施加了某种咒语,一旦背叛无量仙翁便会危及性命。

真正的成仙标志实则是那块小玉牌,唯有持有此物方能证明身份。在影片中,当太乙真人携哪吒骑乘飞猪前往玉虚宫途中,可见整个雪山遍布拜师求仙的凡人。然而他们要进入玉虚宫却困难重重,反观太乙真人因持有绿牌而一路畅通无阻,直达玉虚宫核心区域。

三、电影中的现实隐喻解析

值得深入探讨的是,这部电影实则映射了当今世界格局,导演融入了诸多隐喻元素,暗示着全球正面临重大变革!

例如众人梦寐以求的玉牌,暗喻着绿卡,其中心图案与美国国徽极为相似;玉虚宫虽呈八卦造型,却与五角大楼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;玉虚宫内部通体洁白,哪吒进入后不禁感叹其洁白无瑕……

此外,无量仙翁的天元鼎上有一标识,恰好象征着美元霸权;他赠予哪吒的灭魂丹,与此前三年困扰世人的病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;最终与哪吒决战时,无量仙翁化身的大树上站满了捉妖队成员,宛如一棵闪耀光芒的发财树,引诱人们加入其中。

不仅如此,无量仙翁身边的两位忠实跟班,鹤精代表日本,鹿精代表韩国。当无量仙翁权势鼎盛时,他们鞍前马后;一旦失势,参照电影片尾彩蛋,这两位跟班必将反戈一击,毫不留情。

土拨鼠象征贫困的非洲,每日能糊口便心满意足;申公豹的父亲则代表向往西方的国家,即便断臂也要卑躬屈膝寻求加入,例如乌克兰;第三关的石矶娘娘,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,却无心争霸,只求自保,可惜一旦被强国盯上,便如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,正如那些石油国家的遭遇。

尤为耐人寻味的是四条龙的设定,它们皆代表中华文化,其中三条追随无量仙翁,而留下的东海龙王所指为何,不言而喻。

四、申公豹的困境与妖族的挣扎

十二金仙会议最终仅有七位出席,这一幕不禁让人联想到七国集团共谋围剿龙族的场景。

电影中一句台词讽刺无量仙翁:"自诩照世明灯,干的却是恃强凌弱,祸乱人间的勾当!"

申公豹法力、才智及处世之道丝毫不逊色于太乙真人和其他金仙,为何始终无法晋升十二金仙之列?根源在于他从一开始便被定位为黑手套——身为妖族,即便进入玉虚宫也只能从事脏活累活,一旦出事便会被推出去背锅。

当然,并非妖族不能成仙,而是当树精出身的无量仙翁成仙后,便不再允许其他更强大的妖族成仙!尤其是申公豹家族,为了成仙世代努力。像申公豹这般已有成就者,在围困陈塘关时仍不忘让小妖们投掷火球加强训练。

妖族的努力被玉虚宫尽收眼底,然而他们越是勤奋,无量仙翁这类仙人就越要将其铲除。因此,身为仙人的无量仙翁弟子鹿童会残忍地射杀申小豹,而身为龙族的申公豹徒弟敖丙却心怀仁慈,出手阻拦。若让申公豹等妖族成了神仙,无量仙翁这类心术不正的神仙便无立足之地了。

五、识破阴谋与坚守立场

正因如此,申公豹不甘心沦为随时可弃的工具人,选择离开玉虚宫,也禁止申小豹修仙,并当场驳斥了李靖夫妇"修仙只为行善"的言论。即便是修仙必经的三关考验,讨伐对象的选择也完全由代掌门大师兄无量仙翁决定。

当申小豹前来报信,称有一队道士围攻家园,且哪吒砍断了父亲手臂时,按常理申公豹应如哪吒般怒不可遏,前去寻仇。然而事实并非如此,申公豹太了解无量仙翁的伎俩,立刻识破这是栽赃哪吒、挑起龙族与哪吒战争的阴谋。随后他们便能以此为借口,将龙族及背后的妖族赶尽杀绝。

当然,无量仙翁还有后招,即便借刀杀人之计不成,还可利用申公豹的父亲进行威胁,同样能达到目的。

前文已分析过无量仙翁的动机,妖族越是努力,他越感到玉虚宫的地位岌岌可危。当哪吒带着土拨鼠返回玉虚宫时,那些看似已经成仙的阐教弟子竟嘲笑哪吒相貌丑陋。然而镜头一转,可见这些人个个大腹便便,正在悠闲饮酒。这无异于自己毫无本事,却嘲讽一直努力的哪吒。

这也印证了无量仙翁训斥太乙真人的话:"你们若是有妖族一半的努力,还用得着我如此费尽心机?"

不过,这也暗示无量仙翁的所作所为其实尽在元始天尊的掌控之中,否则为何不将太乙真人也投入天元鼎,难道不怕太乙真人向天尊告状?

六、仙箓制度的本质与天庭控制

当然,玉虚宫并非全是恶人,至少太乙真人便是良善之辈。若非他们这类人在外造福百姓,玉虚宫仙人的名声恐怕早已臭名昭著。

回归正题,按照电影设定,无论是人族还是妖族,只要获得玉虚宫认可的玉牌,便能成为仙人。玉虚宫的无量仙翁正是凭借这块小小的牌牌制定三界规则,他说谁能成仙谁就能成仙,说谁是妖怪该除掉谁就得被除掉。

即便是被哪吒揍得满脸皱纹、不老神功被破,无量仙翁仍以为对方如此作为是为了当仙人,急忙拿出绿牌求饶,承诺只要住手便能保他们成仙。

那么,《西游记》中是否存在类似绿牌的设定呢?答案是肯定的!

孙悟空拜师学艺的首要原因便是追求长生不老。抵达菩提祖师门下后,无论祖师提议学什么,他都要追问一句:"似这般可以长生么?"

根据书中描述,孙悟空先习得长生不老术,注了神体,随后才学了七十二变和筋斗云。菩提祖师在传授武艺时曾说:"你既通法性,会得根源,已注神体,却只是防备着三灾利害。"

七、仙体与仙箓的区别

孙悟空虽已"会得根源,已注神体",是否就意味着他已是神仙?答案是否定的!

即便修为达到成仙标准,若得不到天庭认可,依然不能算作神仙。因此,当孙悟空闯龙宫、闹地府后,天庭虽惊叹其能力,却仍将其定性为妖怪,欲派兵剿除。

此时太白金星透露了天庭修仙的重要规则:"上圣三界中,凡有九窍者,皆可修仙。奈此猴乃天地育成之体,日月孕就之身,他也顶天履地,服露餐霞,今既修成仙道,有降龙伏虎之能,与人何以异哉?"

这段话明确指出,只要有九窍的生灵皆可修仙。孙悟空虽是猴形,却已修成仙道,与人类并无区别。这与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中的设定一致——申小豹在申公豹面前反复强调自己已修炼成人形,达到玉虚宫入门标准,正是基于这一规则。

然而,仅仅修炼成仙体、化为人形并被天庭注意到,并不意味着就能成仙。取经路上的众多大妖哪个没有修成人形、成就仙体,却依然被视为妖怪。即便是能命令玉帝降雨、保佑一方风调雨顺的虎力大仙、鹿力大仙、羊力大仙,最终仍难逃妖怪身份,落得身死神消的下场。}

八、仙箓的重要性与天庭控制

因此,即便修成仙体,如意真仙、杏仙、铁扇仙等仍不能称为真正的神仙,至少不是天庭认可的神仙。即便是被观音菩萨收服的黑熊精、红孩儿,乃至玉帝亲外甥二郎神的结拜兄弟梅山六圣,同样不能算作真正的神仙。判断他们是否为神仙的唯一标准,便是能否自由出入天庭。

而能否自由出入天庭的关键标志,便是是否持有玉帝亲授的仙箓。在天庭任职的神仙自然持有仙箓,而散居各地的大仙同样需要仙箓。例如灵山脚下玉真观的金顶大仙,身上便时刻挂着仙箓牌子:"身披锦衣,手摇玉麈。身披锦衣,宝阁瑶池常赴宴;手摇玉麈,丹台紫府每挥尘。肘悬仙箓,足踏履鞋……"

同样,多次参加蟠桃盛会、为人求情的赤脚大仙也持有仙箓:"天瑞霭光摇曳,五色祥云飞不绝。白鹤声鸣振九皋,紫芝色秀分千叶。中间现出一尊仙,相貌昂然丰采别。神舞虹霓幌汉霄,腰悬宝箓无生灭。名称赤脚大罗仙,特赴蟠桃添寿节。"

此物至关重要,唯有持有它才能自由出入天门、参加天庭宴会。孙悟空初次上天时便被南天门守将阻拦,只因他没有仙箓。太白金星只得向守将解释这是奉圣旨来天庭当官的,转头安慰孙悟空:"等如今见了天尊,授了仙箓,注了官名,向后随你出入,谁复挡也?"

即便是梅山六圣,即便有二郎神带领,若无仙箓也无法面见玉帝:"贤弟,汝等未受天箓,不得面见玉帝。"

九、仙箓制度的本质与反思

天庭的仙箓是否可以随意授予?答案显然是否定的!若人人皆可成仙,神仙便失去了含金量,也就无所谓人上人了。因此,天庭为避免仙满为患,绝不会让每个有实力的人或妖怪都成为神仙。为防止裙带关系,甚至禁止神仙恋爱生子(玉帝的亲戚或心腹除外)。

同时,天庭时刻监视下界修仙者,一旦发现有成仙资质者,往往会出兵剿除。菩提祖师提及的每五百年一次的天劫(雷灾、火灾、风灾),所谓"上天"降下的劫难,实则是天庭为阻止修仙者成功而设下的障碍。

当然,也有不屑于天庭标准的大仙,虽无天庭身份,却令众神敬畏。如菩提祖师、镇元大仙、乌巢禅师等,他们虽无仙箓,却不妨碍成为祖师级别的神仙。

归根结底,天庭与玉虚宫一样,只是个组织,他们发放的绿牌虽有用,却也并非绝对权威,关键在于世人是否认可。若不认可,孙悟空可打上天庭,狮子精能一口吞掉十万天兵,哪吒也能将玉虚宫的无量仙翁揍得鼻青脸肿、颜面尽失。

神仙也会纵容大鹏鸟吃光一国百姓,放任坐骑为害一方;即便是大天尊玉帝,也会因一己私欲祸害整个凤仙郡百姓。妖怪亦有慈悲心肠,会化身国师保佑一方平安。

因此,若仅凭一块玉牌来区分神仙与妖怪,恐怕难免出现问题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