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小情侣订婚一年闹掰!18.8万彩礼退10万,这钱该咋算?

上周末跟老同学在楼下烧烤摊喝酒,他端着扎啤杯直叹气:"你说现在年轻人处对象咋这么脆?去年五一刚订完婚,这才一年多,说散就散了,更糟心的是——18.8万的彩礼,最后就拿回10万!"

他儿子小周在深圳做程序员,姑娘是老家亲戚介绍认识的,俩人在深圳租了房一起生活,本以为能顺顺当当结婚。谁承想,前几天因为点鸡毛蒜皮的事儿吵起来,姑娘一气之下提了分手。小周急了:"没领证咋能说分就分?彩礼必须退!"直接找了律师,最后律师调解下来,姑娘退了10万,可老同学还是憋屈:"这钱花得太冤!"

事儿到底卡在哪儿?我细问才知道,彩礼是去年订婚时给的18.8万,姑娘收了钱没乱花,专门办了张银行卡存着,平时买菜、交房租、买日用品都刷这张卡;小周呢,在深圳上班工资不低,但恋爱这一年,约会吃饭、给姑娘买礼物,前前后后也掏了小十万。"她平时总说'钱不都是两个人的',可真要分开了,她就把刷彩礼卡的钱全算成自己出的,我这十万块工资倒成了'白给'?"老同学拍着桌子直上火。

按理说,没领结婚证,彩礼确实该退。可问题就出在"共同生活"这四个字上——俩人租着房、吃着饭、用着同一张卡里的钱,谁能说清哪笔是彩礼,哪笔是工资?姑娘觉得:"我刷的是彩礼卡,又没花你的工资。"小周却委屈:"我要是不跟你一起住,能省下租房钱?平时给你买礼物、约会吃饭,哪样不得花钱?"

这事儿放网上,评论区都吵翻了。有人说姑娘精明:"彩礼是给女方家的,共同生活花的是共同财产,凭啥全退?"也有人替男方不值:"给了十几万,连个名分都没捞着,这婚闪得也太坑人了!"

其实说白了,彩礼本来是个"仪式感"——图个吉利,表个诚意。可现在有些年轻人把它变成了"交易":给了彩礼就得结婚,没结成就得全额退,却忘了感情这事,哪能拿计算器算得明明白白?

就像老同学说的:"我要的不是那几万块钱,是当初说'非你不娶'的那股子真心。现在钱退了一半,可我这心啊,算是凉了半截。"

那么最后小编想问:彩礼给了没结婚,共同生活花的钱该怎么算?是该"一刀切"全退,还是按实际花销分摊?对此你怎么看?

(注:本文为个人观点,素材来源于生活案例,如有雷同纯属巧合,欢迎关注、点赞,侵删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