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全球芯片代工厂都在抱怨"价格战太惨烈,订单被抢破头"时,台积电却交出了近乎"变态"的业绩单。

最新财报显示,台积电一个季度净赚972亿元人民币,毛利率逼近60%,相当于每卖出100元,就能净赚42元,这哪是造芯片? 简直是印钞票!

秘密藏在那些指甲盖大小的晶圆上。

2025年二季度,台积电营收冲到2280亿元人民币。

净利润高达972亿元,同比增幅超过60%。

更让同行眼红的是,这家公司每100元收入中有58.6元是毛利,净利润率42.7%。

对比鲜明的是行业惨状。

中芯国际最新财报显示毛利率仅为19.2%,联电勉强维持在30%出头。

三星代工部门在价格战中节节败退,2025年Q1营业利润率只有2.3%。

翻开台积电的收入账簿,关键技术节点占比刺眼。

3纳米工艺占收入的24%,5纳米占36%,7纳米占14%。

7纳米以下制程合计贡献了74%的收入,若加上16/20纳米的7%,四大核心工艺吃掉81%的蛋糕。

这些纳米数字背后是疯狂的定价权。

一片12英寸的3纳米晶圆,台积电要价2万美元。

5纳米晶圆1.5万美元起步。

成熟制程如28纳米晶圆,单价仅3000至5000美元。

高昂价格的底气来自客户无路可走。

苹果iPhone 17的A19处理器全部采用台积电3纳米工艺,性能提升24%。

英伟达的AI芯片GB200更是一次性包下5万片晶圆产能,单颗GPU售价3.5万美元。

2025年芯片战场的关键词是AI。

英伟达GB300训练芯片采用台积电4纳米工艺,推理芯片直接跳到3纳米。

AMD的MI400加速卡用5纳米工艺生产,微软Azure和谷歌云争抢产能。

端侧设备成为新金矿。

iPhone 17系列搭载3纳米端侧AI处理器,每台手机硅含量增加25%。

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大脑采用5纳米定制芯片,马斯克称"未来年产1000万台"。

台积电的护城河不仅是纳米数字。

CoWoS先进封装技术将GPU和HBM内存堆叠,实现英伟达GB200芯片的性能跃升。

2025年台积电CoWoS月产能突破12万片,依然供不应求。

三星在3纳米工艺上摔了大跟头。

量产两年后良率仅60%,苹果检测后拒绝使用。

英特尔18A工艺因制程缺陷延期量产,被微软退回测试订单。

成熟制程则陷入血腥红海。

中芯国际28纳米生产线利用率跌至65%,毛利率下滑至15%。

某车用芯片客户甚至要求每片晶圆降价30%,理由是"比亚迪给的价格更低"。

台积电自己也有烦恼。

美国对台湾半导体加征25%关税,晶圆成本被迫上涨12%。

荷兰ASML的高数值孔径EUV光刻机每台3.8亿美元,2025年只交付6台给台积电。

产能吃紧让客户抓狂。

英伟达为预订2026年2纳米产能,预付了27亿美元定金。

苹果为确保iPhone 18处理器按时交付,派驻300名工程师进驻台积电工厂。

半导体行业正裂变成两个世界。

台积电的3纳米工厂灯火通明,工程师三班倒调试机器。

部分成熟工艺厂区门口,工人举着"反对无薪假"的牌子静坐抗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