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5日晚7点,江苏13个城市的街头同时响起欢呼——商场大屏前挤着举手机的人群,金鸡湖畔有人举着啤酒杯蹦跳,连社区广场的露天屏幕下都围了一圈带孩子的老人。 这一天,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(“苏超”)第六轮4场比赛同时开打,全省超过50万市民涌上街头看球。

海安某商场外的广场上,大屏刚亮起比赛倒计时,人群就开始骚动。 穿蓝色球衣的大叔举着喇叭喊“南京队加油”,旁边穿红裙的小女孩踮脚看屏幕,手指戳着爸爸后背说“爸爸你看,那个进球好酷”;卖烤肠的摊位前排起长队,老板一边翻烤一边喊:“看完这场球再来买,第二根半价! ”商场内的奶茶店推出了“观赛特调”,杯身印着“苏超加油”字样,半小时卖空200杯。

苏州工业园区的金鸡湖畔更热闹。 大屏架在湖边广场中央,周围搭起了临时舞台,主持人举着话筒介绍两队历史——南京队曾拿过3次“苏超”亚军,苏州队则是今年的“黑马”,前5轮保持不败。 比赛开始后,每当苏州队进攻,人群就爆发出“冲啊! ”的呐喊;南京队防守成功时,又有市民吹起哨子喝彩。 有位穿苏州队球衣的老先生举着自拍杆录视频:“发家族群,让他们看看咱们苏州也能踢这么漂亮的球! ”

南京的情况更“接地气”。 新街口某商场把中庭改造成观赛区,摆了上百把折叠椅,椅子间挂着小国旗,写着“南京队必胜”。 中场休息时,商场广播突然响起:“现在购买任意饮品加10元,送南京队主题明信片! ”不到10分钟,明信片被抢空。 有位带孩子的妈妈说:“平时孩子沉迷手机,今天看他跟着喊加油,比玩游戏还带劲。 ”商场数据显示,当晚客流量比平时多3倍,餐饮区排队最长到50桌,连平时少人问津的运动品牌专柜都卖出20多双球鞋。

如皋吾悦广场的观赛点设在3楼露天阳台,视野正好能看到商场外的马路。比赛开始前,工作人员搬来一排遮阳伞,摆上免费酸梅汤,还拉了个横幅:“如皋球迷的家”。 比赛第30分钟,南通队前锋射门得分,现场立刻炸开一片掌声。 有位穿南通队球衣的大哥举着啤酒瓶:“咱们南通队今年进步大,上轮刚赢了无锡,这轮对徐州也不能输! ”旁边带孩子的阿姨接话:“我孙子看了比赛,回家就吵着要学踢球,现在书包上贴的都是足球贴纸。 ”

“苏超”不是突然火起来的。 往前数6年,它还叫“江苏省业余足球联赛”,参赛的多是社区球队,观众最多也就几千人。 2023年升级为“城市足球联赛”并更名“苏超”后,规则变了——每队必须有至少3名本土球员,比赛场地从专业球场搬到城市广场、商场外,门票价格定在30元到50元,普通人也能负担。 2025赛季更夸张,16支球队覆盖全省13个设区市,连昆山、江阴这种县级市都有球队,单场观众平均2万多人,抖音上苏超 话题播放量超过2亿次。

联赛火了,连带着城市也“活”了。 南京新街口商场推出“观赛+购物”套餐:买球衣送球队徽章,买奶茶送比赛纪念贴纸,活动期间销售额比平时多45%。 如皋吾悦广场和本地旅游局合作,观赛市民凭票根能免费参观如皋足球博物馆,当晚博物馆接待量是平时的5倍,周边民宿订房率涨到80%,老板说:“好多外地球迷专门开车来,看完比赛还去吃如皋长寿面。 ”

企业也盯上了这股热潮。 2025赛季“苏超”总赞助额超过2000万元,其中一半来自本地企业——卖运动装备的赞助球队队服,开奶茶店的在球场边设快闪店,连做足球培训的机构都推出“看苏超送体验课”活动。 最热闹的是青少年培训,暑假刚开始,全省足球培训班报名人数比去年同期多2倍,有位教练说:“以前家长觉得踢球耽误学习,现在看‘苏超’里都是普通市民踢出来的,态度变了,周末送孩子来训练的特别多。 ”

比赛现场的小细节更动人。 南京队和苏州队的比赛结束后,两队球迷没急着走,自发在广场上组织友谊赛——大人组、小孩组分开,裁判是商场保安,球门是用折叠椅临时搭的。 有个穿苏州队球衣的小朋友抱着足球跑过来:“叔叔,能教我射门吗?”旁边的大叔蹲下来:“当然可以,记住,射门要看准球门右上角! ”人群里有人举着手机拍视频,配文:“这才是‘苏超’最棒的地方——踢球的人,和看球的人,都是一家人。 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