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,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

美国和越南达成了一份新贸易协议。 协议里白纸黑字写着,美国商品进入越南享受零关税,但越南出口美国的商品要交20%关税。 更狠的是,所有通过越南转运的他国商品——尤其是中国货,直接被加征40%的“惩罚性关税”。 越南政府至今没吭声,这份协议像一把刀,插进了东南亚供应链的心脏。

为什么越南不敢还价?

2024年,越南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高达1235亿美元,占越南GDP的27%。 美国市场养活了越南28%的出口企业,从电子零件到牛仔裤,美国超市货架上摆满了“越南制造”。 但4月份,特朗普曾威胁对越南加征46%关税,直接导致越南盾汇率暴跌3.2%。 这一次,越南用“零关税迎接美国货”换来了关税从46%降到20%,表面上像是让步,实则别无选择。

而真正的杀招,藏在协议第3条:“经越南转运的他国商品加征40%关税”。 这一刀,明摆着冲着中国来的。

中国制造的“越南通道”被掐断了

过去十年,中国企业为了绕开美国的高关税,把半成品运到越南组装,贴上“越南制造”标签再出口美国。 华盛顿早就盯上这条路,抱怨中国商品“借道越南逃税”。 如今,40%的转运关税直接封死了这条通道。

数据揭露了这条“隐形贸易链”的规模:越南对美出口的商品中,约35%其实是中国货“洗标签”来的。 美国海关拆解过越南的电子产品,发现里面70%-85%的零件印着“Made in China”;纺织品中60%的布料来自中国工厂。

新协议甚至逼越南建立“全链路溯源系统”。 比如越南本土车企VinFast,因为97%的零件从中国进口,现在必须重构供应链,否则整车出口美国时,关税直接从0%跳到40%。

特朗普的“三重围堵战略”

这份协议是特朗普的第三张贸易牌。 此前,他已和英国达成关税优惠,又和中国互相降低部分商品关税。 但越南协议完全不同——它成了美国撬动东南亚的样板。

第一招:关税分级,精准打击中国成分美国把关税分成三档:

中国零件占比>50% → 征收22%-46%关税,中国零件<50% → 税率降到15%-18%

100%越南本土生产 → 维持0%-5%低关税

逼企业“去中国化”

在越南的中企一夜之间成本暴涨。 东莞的塑料厂给越南玩具商供应原料,原本利润薄如纸,现在关税叠加后成本涨了15%-20%,只能减产或关门。 而美国车企福特趁机游说越南代工厂:“改用墨西哥钢材,关税我帮你扛”。

复制“越南模式”到全东南亚

协议墨迹未干,美国已启动和泰国、印尼、马来西亚的同类谈判,核心条件一模一样:“对转运中国货加税,换美国商品零关税”。 墨西哥更被美国标为“近岸替代区”,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占比已从2018年的20.5%暴跌至16.5%,而墨西哥对美出口飙升23%。

中国的反制:绕开封锁线的“游击战”

第一招:在越南搞“深加工”

广西纺织厂把中国棉纱运到越南,加工成高端牛仔布再出口。 按照新规,棉纱原料税40%,但成品布料税率仅15%,差价足够养活一条生产线。 这类“越南增值中心”半年内激增200多家,专攻关税差。

第二招:硬刚规则漏洞

美国要求越南审查“中国成分”,但中企用起了“混合标签”。 深圳一家蓝牙耳机厂把电池拆成中国电芯+越南外壳,报关时写成“越南产”,成功把中国零件比例压到48%,擦边躲过40%关税。

同时,中国商务部联合东盟启动“原产地互认”谈判。 如果越南的衬衫用中国纽扣,但只要最终缝合在越南完成,就算“越南制造”。 这场规则博弈,直接挑战美国“一刀切”的关税逻辑。

越南的代价:零关税背后的经济自杀

越南看似换来对美出口“优惠”,实则引狼入室。 协议生效后,美国SUV、牛肉、玉米零关税涌入越南。 2025年一季度,越南汽车进口量暴增25%,本土车企VinFast销量骤降40%。 更残酷的是,美国一边让越南开门,一边拒绝承认越南“市场经济地位”,继续限制对其出口高端机床和芯片设备——越南想产业升级? 没门。

越南的困境撕开一个真相:弱国无外交。 当特朗普拍桌子时,越南连讨价还价的筹码都拿不出。 而中国面对同一套剧本,选择用稀土管制、技术自主和供应链韧性正面对抗。 历史反复验证:妥协换不来尊重,唯有实力才是博弈的底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