尴尬的哈萨克斯坦“去俄语化”:折腾了一圈,竟然还是离不开它
2017年那个冬天,哈萨克斯坦教育部长的办公室里烟雾缭绕。
一群专家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字母表设计方案吵得面红耳赤。
"这个带小尾巴的字母必须保留!""放屁!键盘上根本打不出来!"这场争吵持续了整整两年,就为了一个字母的写法。而在首都努尔苏丹最豪华的写字楼里,跨国公司的HR们正忙着把招聘启事里的"俄语流利"四个字加粗标红。
卡拉干达钢铁厂的老厂长最近愁得头发都白了。厂里三十多位俄罗斯族工程师集体递交辞呈,就因为技术文档全部改成了拉丁字母版本。"这帮老毛子撂挑子不干了,新来的小年轻连图纸都看不懂。"老厂长蹲在车间门口抽着闷烟,身后价值2.7亿美元的订单眼瞅着就要泡汤。同样发愁的还有里海油田的挪威项目经理,他刚收到总部发来的账单——因为要给所有操作手册制作双语版本,项目成本直接飙升15%。
在阿拉木图的网红咖啡馆里,年轻人们正忙着在社交软件上晒出用拉丁字母写的最新动态。可当他们扫码点单时,屏幕上跳出来的却是清一色的俄语菜单。"见鬼,这破系统怎么还没更新?"留着莫西干头的小伙子嘟囔着掏出手机,熟练地切换成俄语输入法。油管上那位粉丝百万的科技博主做了个实验:让团队用拉丁字母写代码注释,结果协作效率直接打了个对折。评论区里炸开了锅:"政府大楼门口倒是挂着双语招牌,可办事窗口的大妈只会用俄语骂人。"
蒙古国的能源部长现在想起来还觉得脸上发烫。2015年那会儿非要推广回鹘式蒙古文,结果石油管道项目的技术标准没人看得懂,合同纠纷像雨后春笋般往外冒。三年后不得不灰溜溜地恢复双语并行制度,为此还多花了800万美元的培训费。乌兹别克斯坦的总统更郁闷,前脚刚宣布要关闭所有俄语学校,后脚就发现本国的天然气工程师连设备说明书都读不利索,最后只能亲自批准重开50所俄语学校。
土耳其来的语言专家们最近在阿斯塔纳宾馆吵得不可开交。他们带来的字母表方案里有个带弯钩的特殊字符,哈萨克斯坦的键盘制造商看完报价单差点晕过去:"要重新开模?成本得多出两成!"阿塞拜疆的代表更绝,坚持要在方案里加入一个像倒过来的小写字母e的符号,搞得哈萨克斯坦教育部的打字员们集体抗议:"这玩意儿在键盘上根本找不到!"
在边境军事基地的指挥室里,年轻的通讯兵正对着全新的拉丁字母密码本发愁。上周的联合演习中,他因为把俄语口令翻译错了,差点引发友军误击。基地司令气得直拍桌子:"打仗的时候谁有空给你查字母对照表?"而在国防部的采购办公室里,工作人员正对着俄罗斯军火商的报价单唉声叹气——最新款的防空系统倒是买得起,可配套的培训教材全是西里尔字母写的,光翻译费就要多花300万美元。
阿拉木图大学语言学教授的办公室里堆满了学生论文。这些年轻人白天在课堂上用拉丁字母记笔记,晚上回家还得偷偷补习俄语语法。"我带的十个研究生里,有八个的毕业论文是用俄语写的。"老教授苦笑着摇头,"他们说用拉丁字母写学术论文就像用筷子吃牛排。"校门口的复印店老板倒是赚得盆满钵满,他最新推出的"俄哈双语对照翻译"服务,价格比去年涨了三成。
石油城阿克套的港口最近格外忙碌。工人们发现,从挪威运来的钻井设备说明书虽然印着漂亮的拉丁字母,可实际操作还得靠俄罗斯技术员口头指导。港务局的翻译小哥最近涨了工资,因为他发明了套"土办法"——把拉丁字母的技术术语先翻译成俄语,再用哈萨克语解释给工人听。而在千里之外的北京,某语言培训机构的哈萨克语班突然爆满,来的清一色都是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工程师。
努尔苏丹国际机场的指示牌最近换了新装。醒目的拉丁字母下面是稍小一号的西里尔文字,最底下还贴着英文翻译。保洁大妈一边擦牌子一边嘀咕:"搞这么多花样,还不如直接写'往这边走'来得实在。"机场书店的畅销书架上,俄语版的《油田设备维护手册》和哈萨克语版的《拉丁字母入门指南》并排摆放,前者已经被翻得卷了边,后者连塑料封膜都没拆。
在总统府的会议室里,文化部长正在汇报最新的字母表推广进度。投影仪上的曲线图显示,政府网站拉丁化率已经达到68%,可民间企业的俄语使用率不降反升。经济部长突然插话:"咱们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,合同什么时候改成拉丁字母版本?"会议室里顿时鸦雀无声。窗外,一群鸽子落在广场上,啄食着游客掉落的坚果。它们可不在乎地上印的是西里尔字母还是拉丁字母。
此文章主要是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没有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假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一定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