菲总统要访印度,印菲海军南海首次军演,我方反制
小马科斯预备带着一支菲律宾军队代表团飞往印度,刚一落地,印度海军的四艘主力军舰已经火速开进南海,目标直指黄岩岛附近。印度这波操作,明显不局限于表面上的“友好访问”,而是在南海“敏感争议水域”秀了一把肌肉。演习还没开始,整个局势已经有了新变化。
南海,本是中国和东南亚几个国家的博弈场,现如今,印度非要来插一脚,还摆出一副新搅局者的阵势。早几年,印度只在油气开发找存在感,时不时用“航行自由”当口号刷脸。但到了最近,动作越来越大胆,不光自己上,还拉着菲律宾、越南这些老伙伴一起“秀合作”。说得直白点,印度的胃口早就不止一口油气这么简单了。
越南最近当了回“带货主播”,把印度专家请到家门当“基洛”级潜艇的保姆。顺带,自己人也给派去印度培训同款型号的潜艇操作。一来一回,越南水下力量的技术链条,已经被印度拉进了后台。而菲律宾也没有闲着,2021年就花了3.7亿美元买下100多枚印度制造的“布拉莫斯”超音速反舰导弹。现在这批货正在源源不断地往巴拉望岛堆,正对着南海各种过岛航线亮起“利爪”。
别觉得热闹的只有台面上的演习武器,背后还有更热的战略盘算。小马科斯一边敲定访印行程,一边安排印菲首次联合海上演习,时间、地点卡得死死的。偏要选在黄岩岛外敏感海域这两天搞大动作,印度这不是单纯陪跑,是要把自己的地盘感扩展到咱家门口。
印度其实早有“突破印度洋的野心”。只不过这几年,中国发展太快,印度倍感压力,于是转向南海找出口。以往“中美对抗,印度只管自家地盘”,现在变成“中美主场,印度也要插一杠”。不仅自己上船,还在外交和武器交易上加码。就拿这次来说,印度派出强舰阵容,访军港、开演习,全程高调曝光。这场面,和去年“德里”号、“沙克蒂”号和“基尔坦”号访菲相比,阵仗更大,背后意图再明显不过。
别忘了,印度这位邻居的底子可不简单。光是陆军现役人数就超过150万,世界前三;军队按纸面综合实力,全球排第四。去年GDP直奔3.93万亿美元,军费投入800亿美金。兵力、军费都够大,装备可不止是“老破小”。尽管今年5月印巴军事冲突,巴铁用中国出口的歼-10CE和霹雳-15E把印度的几架“阵风”打了下来,印度空军现在还没五代机,但三代四代机海量,靠数量还是能抢出不少存在感。
不过,这种“纸面强队”遇上真正对手,未必就能翻出多大风浪。看巴基斯坦空军怎么用歼-10CE教训印度,爽快又直接。但印度的算盘清楚,主战场在中印边境,在南海就是“借船出海”。反正主力不在,搞点装备售卖、技术输出,加点政治联姻,比正面硬刚省事多了。
实际上,印度的野心背后还有外援。细心一看就知道,印度盯着中国的一举一动,背后总有人帮腔。比如,这次中国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开建水电工程,印度媒体立刻炒作,说咱“威胁印度1.3亿人口的水资源安全”。这边刚控诉完,美国人也跟着起哄,“环保问题”成了新借口,要求中国放弃工程。表面看是担心生态,实际就是怕中国控制着水龙头,变相抓住印度下游的命门。
印度心里的小九九很明确。担心水资源被中国掌控,危及印度农业、电力和边境谈判筹码。这种担心怎么来的?一是自己家底儿虚,缺水压力一直大;二是怕中国一旦彻底掌握西藏高原生态主导权,南亚话语权就往中国手里偏。你说他们为啥有这么大反应?归根结底,技术和地缘优势谁多谁少,就意味着谈判桌上谁硬气。
美国这回也配合得出奇高调,把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炒作成全球议题。美国怕的不是自己缺水,而是中国如果有了更强的水电和生态牌,那南亚这片,印度的战略地位就会更尴尬。印太战略再怎么重组,只要中国稳住大后方,印度这个“地缘盟友”也不过就是工具人。
说回南海,菲律宾和越南现在更像是“买办代理人”。一边采购印度装备、一边迎接印度高级别军事顾问,不断替外来势力“拆台加码”。对中国来说,这种小动作能威胁咱家门口的安全感吗?答桉显然是否定的。南海局势的主导权不在印度这种外围队员,更不在菲越“拼凑团伙”。
中国对印度的策略始终清晰:以震慑、防御和必要反击为主,核心重心还是盯紧美国及其缔造的印太同盟。印度再如何折腾,主场始终不在它家。南海游戏,谁能真正定规则,靠的不是远道而来的舶来舰队,也不是花钱买来的二手导弹。
至于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,只要中国想干,别人想拦都没门。对内解决大后方电力和水利难题,对外则把主动权牢牢握在手里。印度媒体和美国的集体炒作只能证明一点:他们都忌惮中国“一水即控南亚”的潜力,怕的是未来中国的话语权像江水一样顺流而下,再难逆转。
有意思的是,印度忙着在南海刷存在,美国转头却只想借力敲打中国。各怀鬼胎的事天天发生,南亚和南海一旦串联起来,博弈的味道就更浓。这场棋局,谁才是真正的对手,谁又只是棋盘上的尝试和纸老虎,时间会给出答案。
地缘之争,老实人未必吃亏,只要牌够硬。
#致伟大胜利#